记者 尹明亮
(相关资料图)
7月31日,在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大雨中,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公路与建筑系“千桥筑梦”古桥考察队结束了他们的古桥寻访活动,回到潍坊。
拍摄古桥影像资料,为古桥做三维建模,建立数字档案,7月26日从学校出发以来,这支由两名老师、三名学生组成的暑期“三下乡”队伍在6天时间里走过了近1500公里的路。
山东交通职业学院“千桥筑梦”古桥考察队在对大汶口古石桥进行航拍。
走村下乡,只为找古桥
从潍坊到泰安,从泰安到济南,再到聊城、德州,“千桥逐梦”古桥考察队一直走在他们熟悉却又陌生的路上。
“这些古桥在资料中查过无数次,但都是第一次来到现场,基本都在偏远的乡村。”王文亮是带队老师之一。7月26日下午,他们通过导航顺利找到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——大汶口古石桥。走过古街,横亘在大汶河上的古石桥还是让早已看过照片的一行人有些震撼。
“比照片上要美。”走到桥边,队员汪志泉迫不及待地飞起了无人机。
但寻访古桥的行程并不总是这么顺利。
“每次寻访,都感慨现在的导航真是太好用了,再偏僻的小路都能找到,也感慨一些古桥的偏远难寻。”王文亮说。
自2016年暑假开始,王文亮就一直参与到寻访古桥的活动中,他也总结出了找古桥的方法。“桥总归是在河道上,年轻人不一定知道,要多问问老人。”
来到第五站阳谷县阿城镇皋门村义桥,找桥“历史”再次重演——他们从村西走到村东,从村里走到村外,再从村外走回村里,最终还是在多位老人的指点下,在村中一条小河沟上找到了这座小拱桥。好在从旁边字迹模糊的碑记上还能看出‘义桥’两个字。
“此次寻访重点在泰安、济南、聊城、德州,也是重点筛选了一些可能还存在的古桥,但真实的保存状况如何,还是得到现场看看。”在王文亮手机上,存着他们筛选后的一些古桥的详细地址。
但找桥并不是目的,他们此行是要详细拍下这些古桥的每个细节,回到学校为它们做三维模型。相对于寻找古桥,这是个更大的工程。
“千桥筑梦”古桥考察队队员在平阴县东阿镇永济桥上拍摄。
一座桥拍了10G数据
“随着岁月侵蚀,很多古桥的保存现状已经不容乐观,为古桥建起详细的三维模型后,就可以为后续的保护以及学生学习提供最接近真实的资料。”带队老师齐斌介绍,“目前学校已经为一些古桥完成了建模,但建模工作还是挺复杂的,希望这次能多带一些古桥的资料回去。”
无人机在500多米长的大汶口古石桥上飞来飞去,当两块电池快要用完时,航拍结束,汪志泉又拿起相机在桥面上一路拍去。
“相机拍不能变换焦距,一路拍下去,要拍下桥的每一个细节,拍得越详细,建模出来的三维桥梁才能越精细。”汪志泉大一加入学校的桥模协会,这是他连续第二个暑假寻访古桥。即将读大三的他,如今已经是拍摄和做建模的主力队员了。
“我们三个都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,为古桥做建模虽然不是现在专业学习的内容,但在一次次寻访古桥中,还是有很多收获。”在大汶口古石桥上,队员来勇安和张耀升也在观察着石桥的每个细节。
“拍摄只是建模的第一步,回到学校后,把所拍摄的每个石桥的影像资料导入3DMAX软件后,需要连续不断运行三四天才能完成一座桥的三维建模。”来勇安说。
一下午的拍摄,光照片就有几百张,一座大汶口古石桥拍摄的影像素材达到了10G,晚上回到酒店,队员们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相机和无人机中的数据导出,以便于后续拍摄。
五天的行程,寻访16座古桥,考察队最终为14座桥拍摄了影像资料。“可惜最后两天遇上了台风杜苏芮,航拍受到影响,后边几个桥的整体影像资料可能不太完整。”回到学校,整理着此行的影像资料,汪志泉略感遗憾。不过,总量50多G的影像资料,也是他们近两三年所收集到的最完整最详细的古桥资料了。
“千桥筑梦”古桥考察队此次考察的古桥之一“阳谷县张秋镇运河石桥”。
每座桥都有不一样的故事
“十八个石狮子一对猴,二八一十六个蘑菇头,独石一百零八块,南北三十二个流水沟。”在济南平阴县东阿镇永济桥头,当镇文化站站长王化琦讲起这座400年历史古石桥的故事时,老师和队员都对这座古桥有了新的认识。
“原本只是觉着桥建设得非常精美,来到现场才知道,这座济南现存最大跨度的古石拱桥曾经是古东阿县城最繁华的地方。”队员张耀升停下手头的拍摄,专心听起古桥的历史。
在阳谷博济桥,精美小桥上的石狮和青石板上的山水、人物浮雕让拍摄完的师生们同样驻足留连。阳谷张秋运河古石桥上一辆辆穿行而过的大货车,更是让大家感慨这作数百年历史古石桥工艺之精良……
“每座桥都有不一样的文化和故事,寻访古桥拍摄古桥不仅仅是拍摄影像资料这么简单,也是让学生们在寻访中感受古桥中蕴藏着的传统文化。”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,每到一座古桥,齐斌格外关注古桥背后的故事。
“有一些古桥已变成文化的载体,但还有许多古桥依然充满活力。”28日一天,考察队先后走访了聊城境内6座古桥,其中多数都在大运河之上。对来勇安来说,这些古桥都让他印象深刻。“从大汶口古石桥到运河上的这些古桥,虽经历数百年,它们依然发挥着桥梁的作用,造福于周围的人们,古石桥上也保存着古代工匠精神,值得我们学习。”
“第一次造访古桥是去年暑假拍摄老家沂南的信量桥,第一次见到那座始建于唐朝的古桥时,低调、古朴石桥上精美的龙头、龙尾,似乎在讲述着它经历的历史沉浮。但今年暑假更让我感触到桥梁文化的丰富。”汪志泉说,每一次与当地老人聊起一个个关于古桥的故事时,他都能感受到古桥身上流淌着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。
“造访古桥,为古桥建模,不仅是为保护文物出一份力,更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。”张耀升说。
“千桥筑梦”古桥考察队此次考察的古桥之一“阳谷县阿城镇皋门村义桥”。
最惦记那些找不到的桥
在阳谷阿城镇皋门村,当循着老人们的指点一再扑空后找到保存不算太完整的义桥时,众人的兴奋超过了前面一座座更为精美的古桥。虽然桥面上除了石板已经没有什么遗存。
“但好在找到它了,留下它现在的影像资料,也是一个宝贵的财富。”立在一旁的《重修义桥碑记》久经风化,字迹已多不清晰,王文亮还是仔细拍了下来。“这些年每次走访古桥,最遗憾的还是总会有些古桥再也寻不到它们的踪迹了。”
2022年,齐鲁古桥研究中心落户山东交通职业学院,在学校当时印制的《齐鲁古桥风韵》画册中,有一份齐鲁古桥名录,共383座古桥,是学校经过精心筛选后留下来的,但其中一些古桥的保存现状并不乐观。
此次寻桥之旅,队员们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,在聊城小东关迎春桥原址,几经询问,并未寻到古桥的痕迹。而在此行的最后一站齐河县赵官镇崔桥村,老村已经整体搬迁,古石桥却也难觅踪迹。
“用无人机沿村中小河道飞了半个多小时,直到一块电池快耗完,依然没有寻到古石桥。”说起来,汪志泉也有一些遗憾。
“这些年寻访古桥,总会有一些古桥因为年久失修损坏或因为各种原因被拆。”六天赶路1496公里后回到潍坊,王文亮依旧心心念念那些没找到的古桥。“也希望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而已。但每到这种时候,也越发感受到我们做这项工作的迫切性。在保护古桥的路上,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。”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