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邹城市巧用“加减法”,以固本强基、优质均衡为根本,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全面改善办学条件,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在优化布局、推进园区化办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打造了县域园区化办学的“邹城样板”。不管在城区还是乡村,教育园区都已成为最美的地标。
规划先行做“加法”,促进城区学校扩容增量
“投资16.8亿元,加速推进北城、孟子湖、铁西3处教育园区建设,推行‘九年一贯制’或‘十二年一贯制’办学。”据了解,今年,邹城市计划实施教育重点工程项目9个,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,总投资约33亿元,建成后可增加学位2.6万个。今年秋季开学,北城教育园区和老一中将投入使用,有效缓解今年的入学高峰。
【资料图】
此外,该市推动六中老校区、十中改建为“十二年一贯制”学校,新增学位3810个,5所高中实现“分居城区东南西北中”最佳布局。实施“腾笼换鸟”,盘活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,充分挖掘潜力。盘活老高职校、老一中、青少年宫、原职业中专、兖矿技师学院等资源,改建为中小学,增加学位6120个,有效缓解了城区小学的承载压力。
2021年以来,通过实施城乡教育园区化办学模式,对学校周边居住区开发带动效应明显增强。通过资源整合,有效解决了新建小区学生上学问题,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。
整合为主做“减法”,加快农村学校优化提质
邹城市立足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布局,打破行政区域限制,推行园区化办学。该市先后投入近15亿元,推动太平、城前、峄山、郭里、石墙5个镇教育园区建设,打造“教育强镇”。5个教育园区总面积约27.9万平方米,项目全部完工后,可增加学位1.3万个。
经过充分调研论证,全市完成所有镇资源整合设计,立足民情,尊重历史,“一镇一案”,分步优化镇村学校布局。
该市以乡镇中学、中心小学为重点,全方位提升办学条件。投入近2亿元,改造15处寄宿制学校取暖、34处学校用电、383处校舍消防;改造提升60处农村学校运动场、食堂;配备完善30处学校智慧黑板、微机室、教师笔记本电脑等信息化设备;安装护眼灯教室2277间。尤其是今年实施的“校车惠民”“爱心午餐配送”工程,对加快农村学校优化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创新破难叠加,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
邹城市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,用足用好学校建设政府专项债券,“一校一策”、精准施策,综合运用教育预留平衡地块、盘活老旧学校存量资产、EPC工程总承包等方式,市场化运作,多渠道筹集,有效破解学校建设资金制约瓶颈。
在大力提升硬件的基础上,该市同时招才引智,实施直接面试、考察聘用等招聘办法,补充师资力量。推动教师跨校兼课、跨学段任教。每年交流轮岗教师800余名。完善镇域师资交流调配机制,实现“一个乡镇一个编制盘子”。
此外,该市按照“以城带镇、以强带弱、帮扶发展”的原则,组织71所城乡学校“结对子”,以强领弱、以优扶弱,实现“一帮一”“一对红”,推动城乡学校管理共进、教学共研、资源共享、信息互通、师生互动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,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“下一步的工作中,我们将抓好布局规划,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履行好办学职责,加大农村学校整合力度,‘一镇一案’,做好教师交流工作,创新思路,打破学段壁垒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努力打造全省全环境立德树人优质品牌,深化教体融合,丰富中小学校活动开展,深化‘平安校园’建设,提高教育满意度,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,奋力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。”邹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布方锋介绍道。
(来源:《山东教育报》综合版)
作者:贾宝华
编辑:白天
审核:王煜玲
关键词: